我们长大了——六年三班...[详细]
国庆放假通知
中秋节放假通知
国庆假期通知
心理健康专题家长会
绿色校园,你我共建
手抄报展示
国旗在我心中,党旗在我心中你
手工作品展示
欢庆国庆
文章显示页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时间: 2020-04-22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1、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孩子独立性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岁的孩子对大人所做的事都很感兴趣,加上孩子天生喜欢模仿,所以当他看见大人在干什么他也学着干什么。如大人在叠衣服,他也要来帮忙;大人在扫地,他也抢着要扫; 吃饭时也想要自己吃、走楼梯时不用大人扶??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此 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虽然孩子做的不好, 会把叠好的衣服弄得乱七八糟、把垃圾扫得到处都是,还把饭粒满桌撒。但请一定要放手让 孩子试一试。因为这是由于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发展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动作不协调。如果此时 家长觉得孩子现在还太小,什么都做不来,反倒给大人添了许多麻烦,等长大点再做吧。那 么渐渐地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从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一旦孩子形成依 赖性就很难改正了。 2、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 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在婴儿期,孩子甚至还 不能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辨开来。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时, 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喜悦,这是孩子身体独立能力的展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自我意识 逐渐形成。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可以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这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 的形成。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增进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要主动为孩子营造环境,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完成 力所能及的任务,例如自己进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随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 的提高,到了三至四岁,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后逐渐让孩子学会收拾床铺、 饭桌等。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 求太低,则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 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 子的独立意识。 3、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两岁起,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睡觉、收拾玩具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像模像样,是必然的规律,也 是必经的过程。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 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 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家里突然停电,电话不通了,水管停水了, 外出迷路了??家长可借此帮助孩子学会求助,知道应当求助于哪些部门,用什么方法求助。 对于孩子独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结果无论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 信心。让孩子感觉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4、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 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独立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5、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 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 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 长大以后,就不会思考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 的自主性。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 去想、去寻求答案。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 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 往只是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 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 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能力。 6、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需要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 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们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因此, 家长的作用就是鼓励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并对孩子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 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让他自己做。说实在的,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 最关键的还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己。有不少家长一见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 而往往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在孩子遭遇困难时一哭一闹时,就会立即“心软”而“妥协”, 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有克服困难的 精神。 在做手工时,孩子不知道要如何将作品两个接口粘在一起,作为父母你是否会立即自己 动手帮孩子直接将接口粘起来?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孩子,譬如“你自己动脑筋想一想,要如 何将两个东西粘在一起呢?是用胶水?还是用双面胶或者是透明胶呢?”或者是“你再想想 还有哪些办法更好更快的能把两样东西粘起来,又快又牢固呢?”当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启发 下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这个困难,掌握了粘贴的方法,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幼儿的独 立性会大大增强,而且以后回更加主动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7、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 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重视“听话”和“顺从”,孰不知家长只注意了“听话”却忽略了孩子个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家长总是不能意识到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总是认为自 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险,从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不去考虑孩子在独立做出决定 和处理事情时的那一种宝贵的信心和热情。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 权利。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因此,建议家长应该多说这 样的一些话:“这由你决定”、“这是你的责任”、“不管你怎么想,这由你选择”。而一旦孩子 作出决定,你就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他所做选择的后果负责。 由于年龄、经验所限,孩子在自主安排生活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比如,在孩子对 衣服的质量、式样或钱的价值有了足够的知识之前,不要让他一个人去买衣服;在他对学校 的基本课程和职业的要求缺乏深刻认识之前,也不要完全随他意愿选择要上的学校。在这些 事情上可征求孩子的意见,允许他们有发言权,但又不能完全听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 他们的选择加以适当的限制。例如,带孩子出去买东西,你可以把选择好的两件东西给他看, 然后要求他根据质量和价格作出最后的抉择。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 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 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8、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 “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 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 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 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 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 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9、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 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笨蛋”、“没 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 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 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 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10、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 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 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 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