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长大了——六年三班...[详细]
国庆放假通知
中秋节放假通知
国庆假期通知
心理健康专题家长会
绿色校园,你我共建
手抄报展示
国旗在我心中,党旗在我心中你
手工作品展示
欢庆国庆
文章显示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对策
时间: 2020-05-15

 怎样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促进他们的充分发展呢?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他认为,人的尊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1]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小学生当然也不例外。纪律最重要的特征是尊重个人的人格。学生自制力弱在客观上是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主观上是由于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就要求教师应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二)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原则。
  自制力是以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的发展为基础,在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具有自觉性、自控性、反馈性等特征。[2]因此,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律品质,必须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纪律具有正确积极的态度,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和意志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锻炼,并通过自我鼓励、自我奖赏、自我命令、自我禁止等自我强化手段,维持合理的课堂学习行为,消除课堂学习纪律问题,以实现自我监控,从而形成和发展良好自制力。
  我班的李同学就是一个没有纪律观念的孩子。对于他,我先是多次找他谈心,强调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更是天天提醒。后来他慢慢有了一些进步,我就逐渐减少提醒的次数。有时他违反纪律,我就不再用语言,而是看着他,用眼神提醒他。渐渐地,他就能够自我提醒、自我约束了,自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能认真听讲了,真是可喜的进步。
  (三)发挥集体力量的原则。
  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在课堂环境中,通过与其所属集体成员的互动而形成的。因此,集体舆论和集体规范是学生自律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集体舆论、集体规范的行为动力效应、助长效应、从众效应,来指导、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以发展学生的自律品质。   凝聚力强的班集体,会使学生个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辱感和责任感,从而有效地控制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我们可以采用民主的方法评出班级“每周之星”,引导学生去发现同伴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在他人的赞扬和认同中体验成功和良好的集体归属感。有了良好的集体归属感,即使有个别学生有违纪倾向,但由于集体规范的压力,也势必使他产生符合集体规范的课堂学习行为。
  (四)及时总结反馈的原则。
  总结是一面镜子,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不断积累自己的教育经验,不断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培养学生自制能力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教育总结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教育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可以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避免失误,多出成果,这有利于指导我们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